【原文】
系高顼之玄胄兮[1],氏中叶之炳灵[2]。飖凯风而蝉蜕兮,雄朔野以飏声[3]。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于上京[4]。巨滔天而泯夏兮[5],考遘愍以行谣[6]。终保己而贻则兮[7],里上仁之所庐[8]。懿前烈之纯淑兮[9],穷与达其必济[10]。咨孤蒙之眇眇兮[11],将圮绝而罔阶[12]。岂余身之足殉兮[13],违世业之可怀[14]。
【注释】
[1]系:连,系连。高顼(xū):指古帝颛(zhuān)顼。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,号高阳氏,相传为黄帝之孙。玄胄:指远代子孙。一说指颛顼的子孙,玄为水色,高阳氏以水德王,故称。胄,绪,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后代。
[2]氏中叶之炳灵:言楚国令尹子文的神灵传说时代是班氏家世的中叶。据《汉书·叙传》所载,班氏的祖先与楚同姓,是令尹子文的后代。子文初生时,被遗弃在云梦泽中,得老虎所哺乳。楚人称“乳”为“穀”,称“虎”为“於檡”。因此,子文名“穀於檡”,字“子文”。楚人又称虎为“班”,他的儿子便以“班”为号,称为“斗班”。秦灭楚之后,其家族迁徙到晋、代之间,于是便以“班”为姓了。中叶,中世。此指楚国令尹子文时代。炳灵,显赫的英灵。
[3]“飖(yáo)凯风”二句:是说班氏家族在秦灭楚国之后,为避难,像金蝉脱壳一般逃离楚国故土,来到北方,后以才称雄北地,声名远扬。飖,飘摇。凯风,南风。蝉蜕,蚱蝉脱壳。喻指脱逃。雄,雄杰,称雄。朔野,北方的土地。飏(yáng)声,声名远扬。飏,显扬。
[4]“皇十纪”二句:言班氏家族到了汉成帝时代的情况。成帝之初,由于班况之女选为婕妤,甚为得宠,班氏父子并在京城为事,门庭渐为显赫。皇,指汉皇。十纪,汉朝建立的第十代,即汉成帝时代。鸿渐,指飞鸿渐进于高位。喻指仕进。鸿,大雁。羽仪,羽饰,用羽毛作装饰的旌旗仪仗。《周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上京,都城。此指长安。
[5]巨:指王莽。王莽字巨君。滔天:漫天。这里形容罪恶深重与权势的巨大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象恭滔天。”泯:灭,灭绝。夏:华夏。
[6]考遘愍(mǐn)以行谣:言其父班彪遇王莽之乱,乃诵读歌谣,以劝阻息乱。考,父亲。遘,遭遇。愍,祸乱。行谣,诵读古歌谣。
[7]贻则:遗下为人处世的法则。
[8]里:居住的地方。这里作动词讲,居住。上仁:有高尚仁德的人。庐:居住之处,此亦作动词讲,居住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’”班昭注:“言我父早终,遗我善法则也。何谓善法则乎?言为我择居处也。”
[9]懿:美。前烈:祖先。纯淑:指高尚贤良之德。
[10]穷与达其必济:《孟子·尽心》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穷,困厄,指处境艰难窘迫,不得志。达,与“穷”相反,指显达,显贵。济,救助。此指匡时济世。
[11]咨:嗟,叹息。孤蒙:孤幼无知。蒙,童蒙,本指幼稚未开智的儿童,后泛指知识低陋。眇:微薄。
[12]圮(pǐ):毁坏,倒塌。罔阶:没有进身成名的阶梯。
[13]殉:营求,谋求。
[14]违:同“
”,恨。
【翻译】
我的家族是高阳帝颛顼的后代,家世中叶在楚国英灵显赫。楚亡后随风飘摇逃离故土,尔后雄踞北方声名显扬。汉皇十世时官至高位,享有旌旗仪仗显耀于京都。王莽罪恶滔天将灭华夏,先父遇此祸乱深感忧虑。始终持身守己而留下处世法则,与高尚仁德之士一样择善而居。我善美的祖先是多么高尚贤良,不论处境优劣都不忘济世救民。可叹我孤独幼稚见识薄,断绝祖先事业而成名无路。我不足以经营祖先大业,实在为家道衰绝而饮恨愁怀。